交大附中VS南模中學。
盡全力挑戰王者,在逆境中不放棄任何希望,最終擊敗高中聯賽里稱霸22年的球隊……當《灌籃高手》的經典橋段在上海高中聯賽的球場上被復刻,唯有“熱血”二字是最合適的評價。
1月19日,上海靜安區的爵鯊籃球中心里,一邊是稱霸上海高中籃壇22年的傳統名校南模中學,一邊是這幾年不斷成長的“最強挑戰者”交大附中。最終,交大附中在最后時刻逆轉比賽,以77比65擊敗了南模,成為2020-2021賽季Jr. NBA聯賽上海站高中組的冠軍。
而就在同一時間,就在10公里以外的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籃球館內,數百名同學已經在球館的大熒幕前忘情狂歡,盡管無法在現場見證一切,但他們的吶喊聲依舊響亮。
這是只屬于校園籃球的獨特景象——當體育賽事回歸校園,即便球員和觀眾相隔數十公里,那種永不言棄的熱愛依舊連接著這群年輕人,書寫著最純粹的體育故事。
交大附中隊員慶祝勝利。
“新王登頂”背后,是賽事長達半年的努力
在上海的高中籃壇,“打敗南模中學”幾乎是所有高中球隊共同的目標。而最終,成為那個“王朝終結者”的是楊廣教練和他的交大附中籃球隊。
77比65,12分的最終分差或許不能完全反映比賽過程的激烈。前兩節比賽,雙方緊咬比分,半場結束時,交大附中只以4分微弱優勢領先南模中學。
到了下半場,南模中學展現出衛冕冠軍的底蘊和實力,逐漸逆轉比分。眼看著故事劇本似乎又要走向“南模王朝持續23年”的橋段時,交大附中的替補球員沈俊霖和王楚晨挺身而出——前者用一次次搶斷打亂了南模的節奏,后者則用犀利的進攻將局勢徹底扭轉。
他們就像漫畫中的櫻木花道和流川楓,一個進攻一個防守,在比賽的最后時刻將衛冕冠軍擊潰。
終場哨響那一刻,一向被稱為“儒帥”的楊廣教練已經控制不止自己激動的情緒,將沈俊霖和王楚晨一把拉到身邊,和所有的球員圍成一圈,吶喊著、狂歡著,享受著這屬于他們的冠軍時刻。
“能夠帶隊回到球場上真的不容易,去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完全沒有比賽,所以當下半年賽事恢復,每一個球員都渴望能夠在賽場上展示自己。”
交大附中球員拋起主教練楊廣。
楊廣教練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去年11月前,當連續第五屆在上海舉行的Jr. NBA聯賽確定舉辦后,他就決定要帶隊參加,“幾個月時間只能在線上訓練,回來之后球員們的狀態都不理想,只有通過比賽才能讓他們恢復狀態。”
在嚴格按照防疫流程的前提下,Jr. NBA依舊按照往年參賽球隊規模落地上海。賽事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為了籌備賽事,我們從去年9月底到10月初完成了《上海聯賽防疫手冊》,并且和NBA總部進行了接近一個月的溝通和商討,修改了眾多細節,才最終完成了一份得到教育部門認可的防疫方案。”
在這份Jr. NBA的《上海聯賽防疫手冊》里,每一個細節都透著組織者的用心——賽場分藍色、紅色和黃色證件,嚴格區分球員和其他工作人員,保證學生安全;更衣室嚴格控制人數;球員的飲水瓶必須寫上每個球員的名字;就連熱身用球和比賽用球都被規定“分別在球員到達和比賽前10分鐘進行消毒”……
“從去年11月11日開賽,再到如今決出冠軍,幾個月里沒有出現任何健康問題,這就是最重要的。”
令這位賽事負責人感慨的是,“上海一所國際學校還直接拿我們的《防疫手冊》進行修改,做成了他們自己校內聯賽的防疫方案,這也是對我們的肯定。”
觀賽派對啦啦隊表演。
觀賽派對,疫情下的新嘗試
“沒有比賽的日子想著回到球場,而有比賽了沒有觀眾,又覺得有一些冷清了。”
說起疫情之下的校園聯賽,冠軍教練楊廣在賽前還不無感慨地調侃,“其實以前比賽沒有這么好的氛圍,也就是這幾年Jr. NBA聯賽把同學和觀眾吸引到球場,讓高中聯賽的氛圍變好了。”
“校園的體育聯賽和職業比賽還是有不同,我們不僅僅關注勝負,更希望是通過比賽把體育的精神傳遞到校園之中。”
這位賽事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基于這樣的目標,一場屬于上海高中籃球聯賽的“觀賽派對”應運而生。
“這也是學校和我們辦賽方共同想出來的形式,目的還是希望能夠讓更多學生去感受競技體育的魅力。”
事實上, 這場觀賽派對不僅僅只是把學生集中在球館里觀看比賽這么簡單——從賽前的暖場游戲到啦啦隊表演,再到比賽過程中的各種互動游戲和籃球知識問答,以及現場主持帶領的助威吶喊,“派對”的氛圍絲毫不遜于現場觀賽。
一位完成晚自習后趕到球館的南模學生都感慨,“學校好久沒有這么熱鬧了。”
觀賽派對現場的公益投籃機。
更重要的是,在決賽兩支球隊學校的觀賽球館外,一部特別的投籃機被臨時安裝起來,學生觀眾們可以參與游戲,然后投籃得到的分數用于為NBA關懷行動定點扶持機構提供籃球物資捐助。
不僅如此,在觀賽的間隙,除了互動游戲,現場還設置了相關的一些關于體育和公益的宣傳內容。
“籃球,不只是球場上的球員和勝負,還有關于文化的傳播。在比賽現場空場的情況下,舉行這樣的派對,也是為了讓籃球文化得到更廣泛推廣,讓更多人喜歡上籃球。”
而就在決賽前,當賽事工作人員為交大附中布置觀賽派對球館外的加油展板時,當他們剛剛布置好,沒一會兒,展板上就寫滿了對球員和教練的祝福——“楊老師是男神”、“交大附中最棒”、“你們是我們的驕傲”、“只要拼盡全力就好”……
簡單的加油語和祝福,像是一種羈絆,透著同學們與球隊的緊密連接。
交大附中的同學在學校球館遠程為主隊加油。
體教融合,校園籃球的內涵
確實,當全世界經歷了一段特殊時期,體育賽事重新回歸生活,比賽和競技早就超越了勝負。
就如中國籃協主席姚明在CBA決定復賽時說過的話:“復賽對于恢復生活秩序,戰略意義深遠,其社會影響已經超出了籃球運動本身。”
對于校園體育來說,也是如此。
“現在這一屆球員給我的感覺是——更有個性,在場上經常以自我為主,不知道怎么去融合球隊。”談及如今賽事對于青少年球員的幫助,楊廣感慨,只有在球場上去體會勝負以外的韌性和包容,才能夠真正得到籃球的價值。
“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只有學會和隊友之間融合,就像是體教融合一樣,要在學習和運動中找到融合點,才能把事情做好。”
事實上,在2020年下半年,那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就指出,“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
從過往20多年提及的“體教結合”到如今的“體教融合”,一字之差背后,是相關部門和高校在推動青少年重視體育鍛煉以及促進青少年身心發展上的新思路。
而如今,國內高中聯賽的精神內核也在提升,就如Jr. NBA聯賽希望通過比賽連接更多同學,也是為了讓這種更加豐富的聯賽體系感染更多沒有站上賽場的普通學生,去了解運動并且從這份對運動的熱愛中領悟到更多的體育精神。
“近幾年,很多社會力量都在思考‘體教融合’的問題。那么從Jr. NBA的層面,我們也很樂意跟大家一起探討如何進行‘體教融合’。”
此前,時任NBA中國的青少發展副總裁的王曄就和澎湃新聞記者強調了高中聯賽的目的。據NBA中國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有8000所學校參與到“校園籃球”項目中,讓超過1000萬名青少年感受到籃球所傳遞出的精神和魅力。
正在用體育比賽融合教育的高中賽事,并不只有Jr. NBA,一個中國校園籃球的賽事平臺正在逐步構建,也得以讓籃球文化和運動精神真正融入校園,甚至是融入學生的生活之中。
“能有這么多比賽,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改寫了上海高中籃球22年歷史的楊廣教練,也從過去幾年的參賽經歷中有所感悟。
“堅持自己的熱愛,在逆境中前進,在這樣的比賽里能夠完成不可能的任務,那么在未來的生活中,還有什么事情會打倒你呢?”